中国文化遗产日手抄报资料

首页手抄报中国文化遗产日手抄报资料

中国文化遗产日手抄报资料

中国文化遗产日介绍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英文: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day

节日简介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大事记年

2006年5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共计518项。

2006年7月13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已拥有33处世界遗产。

2006年9月1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一些地方也陆续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和一批国有或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

2006年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城保护条例(草案)》。《长城保护条例》坚持科学规划、原状保护的原则,制定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2007年5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时间长达5年,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除港澳台地区外)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2007年5月,首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举办。40多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原则通过了《成都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自由、尊严和平等的权利。

中国文化遗产日手抄报资料

相似内容

推荐内容

下载提示
×

微信关注公众号,回复“高清图”获取密码